2025年9月1日至9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泽队奔赴北师大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小学部,圆满完成了为期10天的教育实践活动。支教构建“德智体美劳”多元课程体系,以“梦想美育”为支点,融入“藤芽芽、麦青青、叶绒绒、石灵灵”四大草原特色IP;同步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并举办九三阅兵主题团日活动。这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桥梁、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更是校地协同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是青年学子将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校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实写照。

教泽队在北师大鄂尔多斯第二附属学校小学部的合影
一、多元课程启心智,五育并举促成长
实践队以美育为五育融合支点,通过四大行动设计多元美育创意课程,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主动成长。团队打造专属IP“芽芽守护团”,四个角色分别在不同课程模块中担任助教,为儿童提供情感陪伴与美育支持。
“藤芽芽”象征坚韧勇敢,融入“信念引航·青春筑梦行动”,以美育涵养家国情怀;“麦青青”代表希望未来,协助“素质领航·拔尖培育行动”,贯通多学科,激发探究与创造力;“叶绒绒”寓意温柔智慧,围绕“身心护航·健康成长行动”,通过自然与艺术美关注心理健康;“石灵灵”象征力量安全,支持“文化寻航·历史寻根行动”,以文化美深化对传统的认知与情感共鸣。

实践队构建的“梦想美育”课程体系

实践队设计的“芽芽守护团”IP群
在“信念引航”模块,《走进特殊小伙伴:同理心与情绪管理》课程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游戏和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程依托北师大“文化育人”项目支持,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与颐和园博物馆,带领学生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模拟议案与角色实践等增强环保意识与公共表达能力;《小小梦想家成长营》团辅活动通过游戏化项目、情景模拟及互动挑战,具有综合性、互动性、实践性、启发性四大特色,助力孩子们放飞理想,筑就青春梦想。



“信念引航”模块课程剪影
在“素质领航”模块,《走进生物学的世界》精心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观察能力和创造力,感受自然界的奇妙与科学的魅力;《人工智能·编程》以趣味盎然的游戏化项目、互动式挑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略编程的结构美、逻辑美、动态美;《好玩的数学》以“动手实践+美学感知”为核心理念,设计一系列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数学的逻辑之美、对称之美与创造之美;《表达辩论课》以“学会说,也学会听”为主线,融合表达训练、情绪管理、团队协作与创造性思维,旨在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逻辑思辨力与共情能力。




“素质领航”模块课程剪影
在“身心护航”模块,《艺术疗愈》借助绘画、音乐与影像等方式,引导学生识别和表达情绪,提升情绪管理与自我觉察能力;《跟着节气过日子》将科学探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实践,帮助学生理解自然节律与文化智慧;《体育艺术课》以游戏化、情境化方式开展足球教学,在团队协作中激发运动兴趣,培养体育精神。



“身心护航”模块课程剪影
在“文化导航”模块,《非遗面塑体验》在面塑教学中融入古诗与自然景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传承非遗文化,提升文化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创作“芽芽守护团”形象面塑,充分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红色读书会》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一同回顾抗战历史与英雄事迹,在阅读与分享中厚植家国情怀。


“文化导航”模块课程剪影
二、汲草原精神甘露,育美育茁壮新苗
实践队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四大草原特色IP坚韧、希望、智慧、力量等理念贯穿课堂与活动设计,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美育体验。
依托《表达辩论课》,队员们策划并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级辩论赛。赛前,老师以“藤芽芽”顽强向上、不畏挑战的故事为例,鼓励同学们像它一样勇于表达、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孩子们在辩论中逐渐学会了如何组织语言、倾听他人并作出回应,表达更加大胆自信,锻炼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藤芽芽”助教讲解辩论规则
依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走进生物学的世界》,实践队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捡拾、辨认落叶,并开展植物拓印和自然标本拼贴画等主题的美育工坊。在活动中,孩子们像“叶绒绒”一样展现出温柔与智慧,在叶片的纹理与色彩中发现自然的细腻之美,在艺术创作中尽情释放想象力与创造力。


自然主题美育工坊
在趣味运动会中,实践队把“石灵灵”这一草原岩石形象IP融入课堂引导与活动氛围中,引导孩子们在挑战中像石灵灵一样坚定可靠,学会彼此信任、互为依靠。通过团队翻卡、两人三足、管道传球等协作项目,孩子们在配合与拼搏中,在一次次挑战中协作奋进,展现出力量与团结带来的生命之美。

孩子们在绑腿跑中体验协作
在《非遗面塑体验》的结课环节,队员们与孩子们携手完成了一件特别的面塑作品——“麦青青”。这一作品不仅是面塑课巧思与手艺的集中体现,也寄托着队员们对孩子们的真挚祝愿:愿他们像青青麦苗般茁壮成长,怀揣对知识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热情,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名真正合格、自信而坚定的小学生。

孩子们展示专属于自己的“麦青青”
“美育集市”作为本次支教收官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200人次。集市将美育相关课程转化为六个互动工坊,旨在打造一个沉浸式、游园式的美育成果展示平台。自然标本拼贴引导亲近自然之美,植物拓印定格四季流转之美,漆扇制作传承传统工艺之美,帆布包彩绘鼓励个性表达之美,花环编织展现手工创造之美,非遗面塑弘扬文化传承之美。学生在创造中提升审美能力,在体验中感受美育真谛,最终以独一无二的作品为暑期社会实践画下圆满句号,带走充满成就感的成长纪念。

“非遗面塑”美育工坊

“漆扇制作”美育工坊部分成品

“自然标本拼贴”美育工坊
三、溯民族文化源流,铸团结稳固根基
2025年9月3日上午,实践队通过参观历史文物、图文资料及多媒体展示,并针对工作人员、游客开展半结构化访谈,为研究在地化实践与馆校协同路径积累一手资料。队员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积极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队队员在展览馆内参观学习
2025年9月5日,实践队赴鄂尔多斯博物馆开展主题调研,通过参观和访谈系统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在民族认同教育中的价值。团队重点考察了“河套人文化”“北方青铜器”“蒙古族历史与民俗”等展陈,从“河套人”头骨化石到元代金银器,从蒙古包演变到那达慕影像,深入理解游牧与农耕文明交互融合的历史进程。随后,队员分组对工作人员和游客进行了访谈,多位受访者表示,展览增强了他们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直观认知,一位讲解员强调:“我们不仅展示文物,更是在讲述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故事。”

实践队队员与讲解员交流
四、深耕思政一体化,共研育人实践路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党中央为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创新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当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在此背景下,教泽队选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作为调研主题。
教泽队成员共分为5个调研小组,对实践地5名思政教师及4名班主任老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围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展开,内容包括受访者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本校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开展情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建议。

实践队员访谈二年级班主任刘老师

实践队员访谈德育处主任杨老师

实践队员访谈一年级道法教师苗老师
受访者从教学与课程研发、师资培养与交流和实践育人与资源拓展三个方面分享了学校的相关举措,如组织教师联合备课与听课、跨学段听课评课和“师徒制”等,受访者普遍认为这些活动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尽管存在部分活动开展难度大、教研活动质量难保证等问题,受访者仍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抱有积极的态度,明确表示自己持续参与并贡献力量。
为深化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实践,实践队精心设计团辅课程,以游戏、讨论等形式,开展民族团结知识讲解,用生动案例和通俗语言,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深入思考与情感共鸣。九三阅兵仪式举行期间,依托主题团日活动,队员们与小学部全体学生一同观看直播,深切感受历史厚重与国家实力,并积极分享观感与思考。

实践队开展民族主题团辅

实践队与学生在报告厅集体观看阅兵仪式

实践队成员交流分享九三阅兵仪式观后感
十日耕耘,美育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民族团结的旋律正在蓝天白云间回荡。北京师范大学爱芽教泽队用爱心与专业构筑美育桥梁,以自然之美启迪心灵,以文化之美凝聚共识,让“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在草原上生根发芽。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教育初心,以美育浸润心灵,以团结汇聚力量,让更多青年学子在实践淬炼中书写新时代育人篇章。在这片希望的草原上,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当下绽放的笑颜,更是未来可期的参天栋梁。让美育的火种生生不息,让团结的力量代代相传,在北师大人的接续奋斗中,必将绘就更加壮美的教育画卷。

教泽队与全体学生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