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财经 > 理财

这两家银行理财规模达2万亿元

  随着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完毕,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绩单”也相继出炉。从已披露数据的理财子公司情况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去年业绩整体随市场回暖,多数实现了产品管理规模与净利润“双增”,部分公司产品管理规模增幅超30%,净利润最高增长将近159%。

  “万亿俱乐部”添丁

  整体来看,2024年理财市场明显“回暖”。《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4年)》显示,截至2024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到29.9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75%。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管理规模都有了双位数的增长,甚至还有多家进入“万亿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管理规模稳居前三。其中,截至2024年末,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是唯二管理产品规模迈入“2万亿俱乐部”的理财子公司,但两家理财公司规模均微降,分别为2.47万亿元、2.18万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减少3.14%、3.65%。信银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产品规模紧随其后,离2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产品规模分别为1.99万亿元、1.97万亿元、1.96万亿元和1.88万亿元。

  6家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子公司产品管理规模也均“破万亿元”,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增速普遍达到两位数以上,尤其是交银理财、中邮理财以超30%的增速领跑。中银理财1.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26%;交银理财1.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39%;建信理财1.6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73%;中邮理财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0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1.68%。

  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浦银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民生理财、信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均突破万亿元,且均实现逾15%的增长。渤银理财产品管理规模增长15.66%至1735.49亿元。

  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中,苏银理财存续理财产品规模6331.85亿元,较年初增长21.68%。增速方面,南银理财以26.6%领跑,产品管理规模4734.71亿元。宁银理财、杭银理财存续产品规模均超过4000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7.76%、17%。渝农商理财管理规模同比增长14.36%至1378.13亿元。但青银理财管理规模较上年下降4.23%。

  净利润大多正增长

  从净利润方面来看,排名前三位的仍是股份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具体来看,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去年净利润规模均超过20亿元,分别为27.39亿元、26.94亿元、24.9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招银理财27.39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第一,但较其上年大幅下滑14.14%。除此之外,净利润较上年末下降的还有民生理财、青银理财。除了这三家外,其余理财子公司去年的净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

  其中,去年净利润增幅最大的是浦银理财,同比增长158.57%,净利润增至11.61亿元;其次是渝农商理财,净利润增长44.12%,净利润增至2.45亿元;紧随其后的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中银理财的净利润增速分别22.48%、22.47%、20.58%。

  相较于股份行、城商行出现明显分化,国有大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去年净利润均实现正向增长。其中,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20%。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交银理财分别实现15.26亿元、14.22亿元和13.39亿元的净利润,增幅在7.98%至15.34%之间。

  “自2019年第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并承接母行理财业务。理财子公司已经度过了快速增长的阶段,现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充分竞争阶段。由于资源禀赋、产品服务、人才队伍、科技能力等不同,发展的差异性会进一步体现出来,在规模、业绩等方面的分化都会更加明显。”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表示,未来理财子公司或会进一步分化。

编辑:王亚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