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财经 > 金融故事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三厂守护生命之源共建绿色气田

  “通过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满足厂区草坪浇灌日常用水,实现水循环重复利用,节水效果十分明显。”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气三厂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生产技术室主任杨云斐在谈及净化生活污水进而循环利用取得成效时说道。

  在鄂尔多斯盆地毛乌素沙漠腹地,苏里格气田的“蓝色动脉”昼夜不息地向京津冀等大中城市输送着清洁能源,与此同时,一场守护“生命之源”的持久战也在持续打响。

  作为苏里格气田开发的主力军,采气三厂不仅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更以“建一片气田,留一片绿色”的实践,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守护者,为荒漠披上绿装,为生命之源筑起屏障。这个厂始终将水资源保护视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节水优先、治理为本、生态为基”为主线,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生态修复多维度发力,奏响了一曲守护水资源的绿色交响乐章。

  技术革命构建“水立方”。在生产前端,这个厂构建“源头管控+过程优化+末端回用”的全链条节水体系,推广“大井丛+水平井”集约化开发模式,单井占地面积减少50%;实施“钻井泥浆不落地+岩屑资源化”工程,通过“固液分离+泥浆回收”工艺,钻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实现“钻进一口井,净享一片绿”。

  管理创新激发“水动能”。在处理中端,六座天然气处理厂技术人员强化脱烃脱水装置管理,冬季气温低于-5℃时,停用蒸发式冷凝器水循环冷却,仅依靠风机风冷降温,同时同步开展绿化管网改造和一元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运行优化,合格再生水用于蔬菜大棚及厂内绿地草坪浇灌,大幅降低工业和生态用水量,年节约水量达到7.2万立方米。

  生态担当润泽“生命源”。在回注后端,采气工艺研究所通过对油浮选、旋流分离和“气浮+旋流+过滤”一体化处理技术等六种工艺试验进行比对,优选出了适合苏里格气田采出水处理工艺,将原“分离-沉降-过滤”“分离-沉降”升级为“破乳+缓冲+三相分离”“气浮+旋流+过滤”工艺,实现了处理工艺的重大突破。与此同时,通过对不断优化加药制度、加强过程管控,有效保证回注水指标持续达标,确保每一滴采出水安全“归家”。

  宁舍“金山银山”,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在产能建设初期就详细评估,严格避开环境敏感区,“以退为进”多铺设数百公里管线,不惜巨大经济损失,让在投气井退出毛盖图、沙地柏等自然保护区,并对关停封堵后的井场进行植树复绿,在全力守护生产区域碧水蓝天的同时,再造秀美山川。面对沙漠脆弱的生态环境,采气三厂积极构建“草方格+防护林+生态林”三级防护体系,在管线两侧筑起绿色长城。雨季来临前,这个厂启动“防汛护水”专项行动,对32条干线、2处河流穿越点进行隐患排查,储备草袋4.5万条,有针对性开展防汛演练,确保“洪水不入管、污水不溢流”。

  2025年,这个厂将逐步推行“水资源网格化管控”,将节水指标分解到7个生产单位,通过日监控、周对比、月分析,创新建立“水效对标”考核体系,全面压实合规取水用水责任。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一系列实实在在、“含金量”满满的举措,让采气三厂走出了一条环保和效益双赢的新路径,在守护生命之源的征途上,守好一方水土,永续发展根基,以绿色发展为己任,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赋能气田绿色低碳发展驱动力,书写绿色与发展的美丽篇章。(袁世平)

编辑:王亚茹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