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下,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对保险行业2024年全年动态的梳理、研究,发布保险行业2024年度十大新闻。
一、保险新“国十条”发布,行业在新时代下树立“大保险观”
9月11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以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等重大场合上多次强调,与时俱进树立大保险观,筑牢经济安全网、社会保障网、灾害防控网,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
二、李云泽局长多次公开讲话,强调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6月19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演讲,阐述了保险业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在11月21日召开的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要切实转变发展模式,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转变,坚持守正创新,提升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推动服务向基层延伸、产品向细分领域拓展。要坚决守住风险底线,妥善应对利差损风险,深入实施“报行合一”,强化资产负债统筹联动,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三、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险企产品策略切换
为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强化人身保险业资产负债联动,提高行业负债质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8月2日向各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从下调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规范保单利益演示、深化“报行合一”、强化销售管理要求等五个方面进行规定,引导调降新业务负债成本,并推动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四、全渠道“报行合一”落地,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
近些年,人身保险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保险公司费用管理普遍较为粗放,导致实际费用超出了产品报备时的水平,出现“报行不一”的情况。去年以来,监管多次发文要求强化保险业“报行合一”,去年9月发布《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人身险公司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确保实际费用不高于报备费用。即“报行合一”从2024年起将在人身险各渠道全面落地。
“报行合一”政策推动下,今年以来市场整体合规要求提高,传统的营销模式和业务操作都受到了冲击。各个渠道也在积极转型以应对新形势、新要求。
五、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未来五年目标清晰明确
12月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加强财险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深化财险领域改革,促进财险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金融强国建设。
《行动方案》还对财险业未来发展进行规划,要求未来五年,财险业保持平稳增长,风险防范能力、保障广度深度、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治理良好、竞争有序的财险市场体系。
具体来看,《行动方案》提出二十条具体措施,包括全面监管严格监管、切实防范化解风险、深化改革推进开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
六、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展,支持巨灾保险全国推广试点
3月26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扩展了巨灾保险责任、提升了基本保险金额,并支持商业巨灾保险发展。如在巨灾保险责任方面,以城乡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为保障对象,保险责任在现有的破坏性地震的基础上,扩展增加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七、鼓励“耐心资本”加大对资本市场投入
9月24日,国新办举办“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必将成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重要的价值投资者。据李云泽介绍,前期,经国务院同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目前进展顺利。
另外,今年险资举牌节奏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5日,年内险企举牌累计达16次,举牌上市公司数量累计达15家,举牌次数和举牌的上市公司数量均创下近4年新高。险资具有规模大、投资期限久的特点,被誉为资本市场上的“压舱石”。险资频频举牌体现了险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也体现了“耐心资本”对权益类资产配置的偏好有所上升。年内举牌的险资中,最活跃的是长城人寿,先后举牌8家上市公司,合计耗资超30亿,此外,新华保险、利安人寿、中邮保险等也表现活跃。
八、持续监管从严,不断强化有序经营的行业发展底色
在资本层面,今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改进财务再保险监管的通知》(下称《通知》),在财务再保险的合同行为、相关方责任、使用门槛、设置改善偿付能力指标上限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通知》规定,财务再保险分出公司通过存续有效财务再保险合同合计直接改善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超过30个百分点,超过部分不予认可。同时,为部分整改存在较大困难的保险公司宽限了三年的整改期。
在投资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引导保险机构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对《保险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修订,形成《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11月29日正式发布。相较《指引》,《办法》扩大资产风险分类的覆盖范围,同时完善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风险分类标准。此外,《办法》还要求保险公司将资产风险分类情况纳入内外部审计范畴,压实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
在业务端,今年下半年,广州、深圳多地监管出动,剑指跨境投保乱象,启动全辖全行业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另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办公室向辖内各省级人身保险分公司下发《河南金融监管局办公室关于严禁在保险业务活动中以“特药卡”等形式给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合同外利益的通知》,指出近期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个别公司在保险业务活动中向保险消费者赠送“特药卡”“CAR-T卡”等权益卡,涉嫌给予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同时,“特药卡”“CAR-T卡”等权益卡的提供方为第三方机构,其规模小、实力弱且未获得金融业务经营资格,相关产品模仿保险产品的条款设计和赔付责任,易引发消费者与第三方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纠纷。
九、保险与健康、养老融合,服务社会大众打开发展空间
11月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平台数据赋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座谈会,邀请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太平洋人寿、招商信诺人寿等十家机构参加。商保机构负责人交流了全国统一医保系统平台和大数据赋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障碍,讨论了赋能场景、业务需求、路径方式、保障条件等相关内容,提出了意见建议。
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在此之前,2022年11月4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原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2022年11月25日,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名单,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在36个城市(地区)开始试点。
今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支持不同人群养老金融需求、拓宽银发经济融资渠道、健全金融保障体系、夯实金融服务基础、构建长效机制等五方面提出16项重点举措。《意见》明确2028年和2035年养老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十、保险业迎来全面开放20周年,行业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0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宣布,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海外公司在北京新设立的财险公司已获得正式批复。此外,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也获批在北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
12月10日,国民养老披露,公司已在12月6日获批引入新股东——安联投资有限公司。
12月10日,在“亚洲保险论坛2024”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人身保险监管司司长罗艳君表示,内地保险业与香港保险业优势互补,未来将继续支持两地保险业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0月28日,山东金融监管局发布《关于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筹建山东分公司的批复》,同意筹建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人寿”)山东分公司。同日,友邦人寿在官网宣布获批筹建安徽分公司。